碳排放配额是什么?有何市场功能?
2025-04-14 14:46:07 来源: 实况网
碳排放配额(Carbon Emission Allowance, CEA)是政府或监管机构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下,向企业或机构分配的碳排放权凭证,用于量化和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定工具。其核心作用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低成本减排,推动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。下面绿舟为大家带来具体解析:
一、定义与基本属性
政策工具属性
碳排放配额是政府为实现控排目标而设计的政策工具,通过将排放总量转化为可交易的配额,分配给下级政府或重点排放单位。企业若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,可通过交易多余配额获利;若超排则需购买配额或面临处罚。
计量单位
1个碳排放配额对应1吨二氧化碳当量(tCO₂e),覆盖范围包括二氧化碳(CO₂)、甲烷(CH₄)等温室气体。
市场功能
配额具有双重属性:
环境属性:作为减排目标的载体,约束企业排放行为;
资产属性:可交易性使其成为企业碳资产管理的重要对象。
二、配额分配机制
分配原则
总量控制:设定行业或区域排放总量上限,逐年递减(如电力行业配额总量年均降幅4.2%);
公平与效率平衡:兼顾企业历史排放水平、技术进步潜力及行业竞争力。
主要分配方法
免费分配:
历史总量法:基于企业过去3-5年排放均值分配(简单但可能固化高排放企业优势);
基准线法:以行业先进能效水平为基准,结合产量动态调整(如电力行业按供电碳强度分配);
有偿分配:通过拍卖或定价出售配额,逐步提高比例以增强市场调节作用(如欧盟第四阶段拍卖比例超50%)。
动态调整机制
区域补偿:对承担战略布局的地区放宽基准值(如西北能源基地放宽12%),但要求新建项目采用国际领先技术;
跨期调节:允许企业存储20%配额用于跨年度调节,缓解短期履约压力。
三、实际应用与案例
国内实践
全国碳市场:覆盖电力行业,配额累计成交量1.89亿吨(截至2022年),采用基准线法为主、免费分配为主;
地方试点:如重庆采用“历史强度下降法+行业基准线法”混合分配,并预留5%政府配额用于市场调节。
国际经验
欧盟碳市场(EU ETS):分阶段推进免费配额向拍卖过渡,2034年全面取消免费分配;
加州-魁北克体系:设置阶梯式拍卖底价(2024年56.2美元/吨),并通过价格储备机制稳定市场。
四、配额市场的补充机制
核证自愿减排量(CCER)
企业可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、林业碳汇等项目获得CCER,按1:1比例抵消配额清缴(上限5%)。例如,重庆试点允许使用本地CCER抵消10%配额,并要求60%减排量来自本地项目。
市场调节工具
配额回购:政府通过回购过剩配额稳定价格;
价格触发机制:如RGGI设定拍卖底价及最高限价,防止价格剧烈波动。
五、未来优化方向
技术赋能: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排放数据,区块链存证确保配额流转透明;
政策协同:推动“碳配额+绿电”组合抵扣,探索跨国配额互认机制;
产业激励:将配额收益反哺研发(如固态电池、碳捕集技术),加速低碳转型。
总结
碳排放配额通过“总量控制+市场交易”机制,将环境成本内部化,倒逼企业减排。其分配方式从免费逐步转向有偿,兼顾公平与效率,未来需结合技术创新与国际规则,构建更灵活、高效的市场体系。
跨境企业要想更好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,了解碳相关专业词汇才能进一步探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“碳中和”是一场革命性的能源变革,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和大势所趋的当下,希望绿舟能与更多的企业携手,奔赴“碳中和”的美好未来。绿舟——跨境碳合规行业领导者。业务涵盖CBAM、气候友好认证、可持续供应链等全球合规模块,已与超60%的Top100跨境企业达成合作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标签:
[责任编辑:]